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清华大学有一个社会学家,叫孙立平,他说,我们这代人的所作所为,要受到我们的后代人诟骂,要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历史的罪人,甚至要骂我们是愚蠢和无耻的一代人!
复旦大学的号称“哲学王子”的王德峰,也很愤慨地说,中国的当下,人们在获得充分的物质享受的同时,却失去了精神的安宁,失去了精神家园,再度出现了一盘散沙的局面。
一言以敞之,现如今的中国,太没文化了,也太不文明了! 其实,这一类的文字,也是现实的文化中的一种现象,其中也包含着对现实的文明程度的一种评判。
何谓“文化”?“文化”一语,一般有两层含义,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的创造及承载方式的演进。一般所指包括知识、理论的创作(创造)、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的知识性成果和文学艺术。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所有活动的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及活动承载方式的演进。自然还包括人类文明的表达特征和文明程度。狭义的文化自然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之中。
何谓“文明”?“文明”一语,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我很同意一个认知,“文明”是“文化”的精华!
“文化”,就是一盘“大杂烩”,正面的负面的、积极的消极的、真善美的假丑恶的、真理性的谬论性的等等,都包含其中。而且,往往表现在人们的眼前的、让人耳闻目睹的,是大量的负面的、消极的、假丑恶的、谬论性的、睁着眼睛说瞎话的现象,人们常常以“不文明”、“文明程度太低”批评之。
可见,“文明”一语在人们的内心中,是多么的“神圣”!
农业文明包含于农业文化之中,工业文明亦包含于工业文化之中。我所讲的信息化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信息化时代中所有活动的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及活动承载方式的演进,也自然地将信息化文明包含于其中。
当我们说,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人类社会开始在展开、推动、建设、发展信息化文明,这同时也在展开、推动、建设、发展信息化文化。人类从这个时期开始,所有的行为与活动都是在为信息化文化而做累积。正能量的,负能量的;真、善、美的、假、丑、恶的;顺势而为的、逆势而动的;遵循与发展信息化规则的、违背与践踏信息化规则的。统统地都在为信息化文化而做累积。
我在60岁之后,围绕着信息化所进行的文字的写作,也是在为丰富信息化文化的内涵和推动信息化文化的发展而奉献着我的认知。
譬如,我所说的“空间的时间化”。三十年来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使我更深地认识到耗散结构论中的“内部时间”的理论创新具有伟大的意义。空间是凝固的时间,而时间是运动的空间;是“内部时间”决定着空间,改变着空间,空间永恒地被时间所改变与重构。这就是作为事物内在要素的“时间”的特性。信息化,互联网,就是当今社会的“内部时间”,它所内含的最深层的动力的运行逻辑,就是“空间的时间选择”即“空间时间化”。确立起 “空间的时间化”思维方式其意义十分的重要,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信息化这个大系统结构与运行的一把钥匙。“空间时间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质。
譬如,我所说的“网文化”。当有了信息化技术全面应用这个基础条件,“水网”、“路网”、“电网”、“信息网”、“数据网”的十几种网,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网了。各类的网,由“互联网”“数据网”将他们协同成了一个整体,从而构成了一个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大系统,构成了一张大“网”。这张大“网”就是“网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神经系统。而在所有的网中,最高级的、最具有时间(内部时间、演化时间)特质、拥有各类网的神经系统功能的是互联网。是互联网,将所有的网协同起来了,是互联网让所有的网集成起来了。“利万物而不争”、“利万物而无所不在”,同“水文化”的趋向一致的“网文化”在推动着信息化社会朝着“集之大成、协之大同”的方向前行。
譬如,我所说的“协同集成论”。信息化的最高境界,是在大平台上的信息集成、信息共享。平台是基础,集成是路径,协同是方式,共享是结果;同样,不能实现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也就没有达到完全的信息化。平台、协同、集成、共享,这就是网络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最重要的内涵。也是信息化运行的范式、规则,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协同集成。信息化确实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能,“集之大成,协之大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不同的逻辑、不同的路径、不同的方式通过信息化的协同集成最终而实现“殊途同归”。
譬如,我所说的“劳动力所有权及实现”的逻辑。一个劳动者,一个人,之所以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是一个独立的人,根本上讲,就是要立足在“劳动力所有权”之上,立足在劳动者个人对“劳动力所有权”的完全的所有和全面的实现之上。这是人作为人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它同人的生命不可侵犯性的权利居于同等的地位。或言之,是人作为人的最基本的两项“人权”:“生命权”和“劳动力所有权”。信息化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不是物,不是生产资料、不是资本,而是智力型劳动者,是劳动者的智力、智慧,是劳动者的智力、智慧的能量的自由释放。当“全社会从工业化时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全社会已进入到以智力型劳动力资源为主要资源的时代”时,就自然地承认、确立、践行“劳动力所有权及实现”的逻辑。
譬如,我所说的“‘自由时间’是信息化社会大系统中的内在动力”认识。自由时间,是人自主自由支配的时间,它包括通常讲的劳动、工作时间之外的闲暇时间,也包括在劳动、工作中时能够自主自由支配的时间。在信息化时代,当智力型劳动力资源将成为主要资源时,他们的智力、智慧资源,大量的是选择了用“自主自由支配”的方式得到释放。“自由时间”就是信息化时代最丰厚的劳动力资源。 “自由时间”就是信息化这个大系统中的“内部时间”。“自由时间”也就很自然在成为信息化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内在动力”。到了信息时代,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的逻辑,即“‘劳动力’-‘劳动’-‘劳动时间’”,将转变为“自由时间”的逻辑,即“‘劳动力’-‘劳动’-‘自由时间’”。
譬如,我所说的“回归‘道法自然’的‘自然经济’”的选择。从小农经济时代的自然经济,到工业化时代的市场经济,再到信息化时代的自然经济,不是简单的回归。是回归到遵循自然规律的自然经济,回归到立足于所有历史发展成果之上的自然经济,进入到一个完全以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自然经济。将终结“城市化特别是特大城市超特大城市对社会各类资源的巨大的虹吸功能”的盲目释放,重心要转移到在“‘广义的乡村’中生活的人”这个基本点上。我将这一趋势称之为:归“道”!是“道法自然”的“道”!。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譬如,我所说的“大地质观”、“水文化”、“网文化”、“协同集成论”的相通相融相聚合。“大地质观”——“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理念;“水文化”——“上完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理念;“网文化”——“‘网’利万众而无所不在”,“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理念;“协同集成论”——“集之大成,协之大同”的理念。如此看来“大地质观”、“水文化”、“网文化”、“协同集成论”,有着一致的趋向:“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譬如,我所说的“社会发展的首要、直接、最高的目标是‘人自身的发展’”的表述。到了信息化时代、在向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的创新建设之中,在信息化文明的发展之中,社会整体上注重的是“人”,“人”是目标,“业”服从于“人”、服务于“人”。“人自身的发展”,将第一次的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直接、最高的目标。从“以无节制地占有物质财富的为最大的冲动与欲望”,而转变为以实现“‘自由时间’—自由自主地支配自己的行为与时间为最大的冲动与欲望”真正地摆脱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中对人的“异化”,从“重物轻人”而走向“重人轻物”,让人真正地成其为人。
这一些的文字和认知,还算是有些深度,多多少少还有点价值。算是我为信息化的文化(思想、理论)大厦的建设提供了几块砖石。
面对当下的中国,以及近几十年的中国实际生活中的种种状态,我也比较同意孙立平、王德峰们的表达。我也曾以“拿人不当人”等等的愤慨,来表达我对生活中那些负面的、消极的、假丑恶的、谬论性的、睁着眼睛说瞎话等等现象的抨击。但没有他们那么悲观。其实,他们也不悲观,而只是在强化他们的“醒世”之言的表达。他们的“醒世”之言,也正是在为信息化时代文化大厦的建设增加砖瓦。
在历史上几乎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愤世的人,用“道德伦丧、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类似的语言,表达出他们对当时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担忧。
但是,我们不要沮丧,不要为那么多的负面的、消极的、假丑恶的、谬论性的现象所悲观、所消沉。长江水面上有大量污染物,但长江的荡污能力是无容置疑的。更重要的是,东去的长江,永恒的是中国国土中的“内部时间”,在决定着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这就是“文化”的潜在规律,亦或者说,这就是“文明”。
不沮丧,不悲观、不消沉,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智力型劳动力资源已成为全社会主体性的资源时,当全社会以释放智力型劳动力资源的能量为主要方式时,简言之,当在劳动力人口中的大学生超过50%时,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当下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所在,能够认知到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是什么,认知到当下社会“文化的精华”是什么。当人们能够把握住这根主线时,就没有理由去沮丧、悲观、消沉了。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会有一条主线,有一条主流。信息化文化的发展中也一定会有一条主线,一条主流,它在引领着信息化文化的展开与发展。这条主线、主流是什么?我以为,就是以“人自身的发展”为信息化时代首要的直接的最高的发展目标,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发展过程的“人的再生产”的文化趋向。
总之,信息化文化正在形成之中,一切还刚刚开始,如同我在描述其重要特征“网文化”时所说,现在对信息化文化的归纳、概括、总结都为时倘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立足于信息化已有的发展而对信息化文化展开相应的讨论,对于一座大厦而言,每一块砖石都在成就它的辉煌。
信息化,就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是一个工具。而信息化,就不完全是技术,也不简单的是工具。信息化,是文化,而且是一种大文化。虽然在它最初时可能并无意于文化的建树,但随着它的发展日益突显出它的文化价值。以至于在最早大力推动互联网广泛性应用(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发展战略)的那些人,就已经从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化了。
更为甚者的是,信息化不仅自身是大文化,而且它已经开始,并不断深化地将人类的各类的文明成果、各类的文化内涵,协同集成为高度发达的最新的先进的人类文化、人类文明。这是因为信息化拥有强大的协同集成的功能,而“协同集成”的理念、“协同集成”的管理方式、“协同集成”思维方式也即是一个文化现象,它的功能,已经大大地超出信息化的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它已经能够同老子的“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利万物而不争”的文化相融合而发挥出更为广泛深透的文化集成。
老子的思想同信息化的思维有联系吗?当然有!前面也已经说到了,信息化、数字化与易经、老子的本源有极为相通的地方,作为信息化、数字化的“0、1”的二进位制和易经、老子中的太极的“阴阳两极”、“—、——”卦相,可以说是一个本源。老子的思想中的最重要的灵性物体的是“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信息化的思维中最重要的灵性物体的是“网”,“网利万物而无所不在”,“协同集成”。拥有同一趋向,在推动着趋同化,这将是信息化时代最显著的特质。趋同化,最终落地的是“立人”,是人的再生产。
依我看,信息化文化中最突出的是对人的个性化的重视与发挥。说信息化文化是个人主义的文化并不为过。对此,在我的对“自主自由支配自己行为、时间的人”的诸多的讨论中,已经阐明了这一点。当说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大目标时,眼中不能只有“人民”这个整体的“人”,而忽略了或错待了一个个具体的人。当肆意妄为地拿一个人、一些人或一个很大的群体不当人时,还在口口声声说要“为人民服务”;当一个官员说,“我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你服务的”时,这时的“人民”只是一个概念,只是他拿别人不当人的一个借口。如果只有整体的“人”,而无视一个个人, 那这个“人”,只是抽象的人,也就从本源上忽视了所有的人,简言之:“眼中无人”!而信息化却是一个集成、协同、共享的大平台,在信息化的面前,人,只是一个个独立的人,它无差异地面对所有的人,它给所有的人同等的机会。因而,信息化在为人的个性的充分展示,提供一个平台,创造着机会。
当说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个大目标时,我们所关注的不只是未来的理想和目标,更重要的应当是现在,是要关注在“现在”这个“时间域”内我们能做到什么和应当做些什么。按“空间时间化”的逻辑,充分地运用当代具有时间特质的因素,去改变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个大目标相违逆的空间结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人所生活的现实,正是这个过程的一个个过渡阶段。而在每一个过渡阶段的具体行为,应当是顺应它的规则,而不是背离它的规则,并且要尽可能地提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程度。在有了信息化、“网文化”的当下,从发展战略的层面来对诸多的方面进行考量、来作出正确的选择,不仅可能,而且很有必要。
按这个思路,我国现在就应当实行免费上网、免费网络通讯。
说到电话的普及,倒让我想起当年的电话“初装费”这么档子事。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电话通讯技术进入到程控交换年代,有条件实现电话的普及化了。而在当年各单位、各家庭申请安装电话,要向电信局预交一笔“初装费”,安装一门电话,单位要交数千元,家庭要交数百元。这个“初装费”,可以说,是电话使用者的一种“投资”,对电信部门来说,这显然是一种“原始积累”。凭着这笔“原始积累”,电信部门完成了当时所迫切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进设备的引进和技术改造。当年“初装费”的“投资”,在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最初的萌芽期,功不可没。按理说,现如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赚了大量的钱,应当给当年交“初装费”的“投资人”相应的回报。因此,我强烈地地提议:以实施全民免费上网的方式,作为对当年广大民众电话“初装费”投资的回报。
按这个思路,我国现在就应当实行从幼教到大学的义务教育制。
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行九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义务教育。到今天已三十多年了。今天中国的各方面的物质基础,已经充分地拥有了从幼教到大学全面实行义务教育的厚实而全面的条件。所以,我在近几年中多次地提醒、呼吁最高决策者们要尽早地实施这一惠及当代、福荫子孙的教育大业。
按这个思路,我国现在就应当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
同样,今天之中国的各方面的物质基础,也已经充分地拥有了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的厚实而全面的条件。在医疗领域,有些帐绝不能按“做生意”的逻辑来算,而要按公益事业的帐来算。如药品的价格按公益事业的帐来作价,其价格可能只有现在价格的15-20%;如检查设备的收费,按公益事业的帐来计费,只应当收检查设备的折旧费、维护费等,其收费标准可能只有现在价格的5-10%;以此类推。若再将安全而无效的药物、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大量的浪费性的问题加以克服。按这个思路,14亿人一年的医疗总费用,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所以说,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并不难,不但是势在必行,而且是简单易行。
按这个思路,我国现在就应当实行自由选择安家落户居住地的管理方式。
“自由选择安家落户居住地”,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迁徙自由”。我国从1956年开始,实行了严格限制人口流动的“户籍管理制度。广大的民众失去了“迁徙自由”。现如今已到了从根本上改革我国已持续了60多年的户籍管理制度时候了,而要按“给所有人以选择居住空间的自由”的原则建立新的户籍管理方式。近些年来,户籍管理已渐渐地出现了不小的松动,2019-2022年,国家在户籍管理制度上的松动幅度比较大。只是还没完全做到按“给所有人以选择居住空间的自由”的原则,而是被迫地一点一点的松动。“给所有人以选择居住空间的自由”,不只是要给农村人到城市安家的自由,也要给城市人到乡村去安家的自由。由此看来,按“给所有人以选择居住空间的自由”的原则建立新的户籍管理制度的时机已是水到渠成了,但还有种种限制需要打破。说到底,这是顺应自然规律而动的事,理应主动而积极地去做。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中国以后的发展中,把农民和农民工不当人的事情是万万不能继续发生的了。
如果能够将农民和农民工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那我们的这个国家就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大大地迈进了一步。“回归‘自然经济’”的选择,将发展重心放在生活在“广义的乡村的人”上,就是解决“把农民和农民工不当人”问题的根本性的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在中国以后的发展中,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不当人的事情也万万不能继续发生的了。
在有了信息化的大平台这个大环境的背景之下,最重要的是的要形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自由选择的氛围和“自组织化”的机制。实施免费教育,共性化、通识性的知识以在线教学为主和各个学习阶段只颁发一种文凭的公平化的教育方式就是很顺其自然的选择。当普遍地以提高智力型劳动能力和提升每个人的“自主自由支配自己生活的能力”为导向时,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不当人的事情也就自然地少而又少的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中国以后的发展中,一定要践行“劳动力所有权及实现”的逻辑。
在信息化时代,劳动力所有权是要得到承认、确立并践行的。要在所有的经济实体、事业实体中通过劳动力所有权的角度,确立人的主体性的地位和权益;实现劳动力所有权与生产资料使用权的结合。而传统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即可以淡化,也无须去纠结私有制或公有制了。在这个基础之上,人们将认识到,最大的社会财富是“自由时间”,以“自由时间”为尺度来形成社会的评价、评估、导向机制,在全社会自然地普遍地以释放个性化的“自由时间”为最大的冲动和欲望,而不再是以占用物质财产及其符号为最大的冲动和欲望。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中,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统一到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上来。
在中国以后的发展中,要让所有的人享受应有的尊严,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所有的人拥有更多的自由。 “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是相通的。但还是有些差异,差异在于“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不及“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更明确、更具体;差异还在于“为人民服务”的“人”同被服务的“人”似有不是平等的、是给予之感觉,故而,就有了“我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你服务的”这类官腔。而让每一个人享有同等的尊严和机会,这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最基本的准则,也是引导社会正常发展的大思路。
如果说,面对这么一些有利用于“人自身的发展”的战略性、长远性的明明可以实施的作为,而在当下选择的却是不作为、或置之不为。如果是这样的活,那些挂在嘴上的、书面上的“以人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等的高谈阔论,那只能是一系列的空话、套话、假话、废话,是不愿意舍弃既得的利益,是在极力地维护着种种的“重物轻人”的“业”,是在对最广大的民众的大忽悠!
与其被动的在做着种种的松动、开放,倒不如顺其大势,顺其民心,顺应信息化文化主线的趋向,大幅度地作出一系列真正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提供当下可以也应当提供的条件和机会。
我们还要看到,如果说,那个“未来的社会”也即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是个“自由发展的个人的联合体”的话,那么,这个“联合体”一定是一个以“自组织化”为主导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组织结构。最能够体现“一个个独立平等自由发展的人组成的联合体”、“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组织性,就是信息化。
信息化文明必将颠覆工业化文明中的很多东西,我看到的其中的又一点就是:在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组织方式是以传统的“授受组织方式”为主导,那么,到了高度发达信息化时代,社会组织方式就将以“自组织方式”为主导。
在上世纪的1994 年,美国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很畅销,整整影响了互联网时代的三十年。书名很惊人:《失控》!副标题是《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它的作者是一位美国人:凯文·凯利(Kevin Kelly)。凯文·凯利是互联网最著名的预言家,经常被看作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有“硅谷精神之父”之称。在《失控》这本书的中文版封面上,有这样一行文字:“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备自治力、适应力与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但在我看来,这是最美妙的结局。” 凯文·凯利在三十年前就认为,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社会的现有的状态,将会出现全面的“失控”,出现全面性的颠覆,互联网在终结工业化的世界,将出现一个“具备自治力、适应力与创造力”的“自组织状态”,这是最美妙的结局!这同样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自然的结局!
这也是“协同论”所揭示出来的一条规律性的运行法则:“协同论”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在微观到宏观的过渡上,描述了各种系统和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协同论的创始人哈肯说过,他把这个学科称为“协同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许多子系统的联合作用,以产生宏观尺度上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由许多不同的学科进行合作,来发现自组织系统的一般原理。
按人们用“社会新时代”来认识“元宇宙”和凯文·凯利在《失控》中对互联网的相当精准的预测,还有那句“最美妙的结局”的感慨,无不在充分地证实:在信息化的发展中将自然生成出“人自身的发展”最现代的最智慧化的“自组织化”的环境。人们在这个大背景下,唯一能做的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这个信息化的大平台、,就是一个文化的联合体,是各类优秀文化的联合体;这个信息化的大平台,就是一个社会结构的联合体,是各类先进社会结构的联合体;这个信息化的大平台,也自然是人的联合体,就是一个个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联合体。这一切,是在自然而然的发展中而得到实现。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领悟一下对“人的本质”的讨论,看看是否可以这样来认知:在“人的支配与创造自己生活能力(‘自由时间’)”的驱动下,人自身的发展,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理想人”,接近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在信息化时代,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就是这个社会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是个过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亦是一个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信息化时代人的再生产的过程,也即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内涵的人类文化的再生产过程。协同集成的信息化大平台,在承载着当代社会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行的运动过程。
我们每一个在信息化时代生活的人,都应当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大势,去主动地拥抱我们自己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生活!